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最近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當中有許多的謬誤之處,讓我感覺該文有過多的政治性和個人的猜想。畢竟,我家神桌上的主神就是媽祖。想做出些更正,也算是為家中主神做點事。
小時候,外公家就有媽祖的神壇。只祭祀,並不作辦事的服務。後因家人常在後方的空地見到鬼怪,因此迎媽祖來家裡坐鎮。說也奇妙,自媽祖迎來之後就再也沒有這些怪事。
該文中提到:
>>媽祖本名林默娘,為福建莆田的一個小島――湄洲嶼上的漁夫的女児,祂的父母都是五代、十國時候閩國的越族人。祂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這一年閩國為北宋所滅,從此媽祖婆就跟台灣人同様的,長期受外來政權的統治。
>>祂應該是會害怕那隆隆炮聲,更討厭那來勢兇兇的陣頭兄弟,因為那會令祂想到趙匡胤的軍隊。
但這個部分有誤。因為根據媽祖生平的考據有兩種說法:
一.真有其人
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嶼。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當地的望族,祖先唐林披公,生的九個兒子都相當賢能,在宋憲宗時皆受官成為州史,遂以「九牧林氏」為人稱道。其中排行第六的邵州史蘊公孫州牧,是平定趙匡胤高平山之戰的功臣,他的後代保吉公因為天下兵戎紛亂,辭官歸隱於莆田之賢良港,他的兒子林孚後來繼承了世勳擔任福建總管,林孚的兒子林惟愨則官拜都巡官,娶王氏為妻,即為林默娘的父母。
上面資料可以跳過不看,簡單來說媽祖的祖上是世代為官。而媽祖本身是個巫女。
證據是媽祖最早的文獻是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
二.無此人,而是水神的轉化
如元末,劉基於『台州路重建天妃廟碑』,即云:太極散為萬彙,惟天為最大,故其神謂之帝。地次於天,其祇后也。其次最大者莫如海,而水又為陰類,故海之神降于后,曰妃。而加以天,尊之也。
該文中是以媽祖為真實存在的人物,那麼媽祖應該是出生官宦之家。並且祖上曾為宋代趙家立下大功。
>> 媽祖信仰雖是源起於中國,但此信仰在福建只及於幾個漁村之間,中國人對媽祖是陌生的,翻遍宋代以降的中國正史,也找不到關於記載媽祖的片紙隻字。
這點是錯誤的,因為媽祖信仰隨著中國移民延伸到海外。資料指出:
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台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並向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傳布,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上面那些資料可以跳過,簡單來說:媽祖信仰是一種跨地域性的信仰。
>>在中國只能淪為地方神祇的神界的小媳婦,来到台灣就變成人神共尊的「天上聖母」
這點也是錯誤的,媽祖受到歷代皇帝敕封二十九次。你告訴我哪個小媳婦神會被皇帝敕封二十九次?
資料如下:
- 宋朝
-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賜「順濟廟額」
-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靈惠夫人」
- 紹興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靈惠昭應夫人」
-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靈惠昭應崇福夫人」
-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靈慈昭應崇福善利夫人」
- 紹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詔封「靈惠妃」
- 慶元四年1198年,宋寧宗封「慈惠夫人」
- 嘉定元年1208年,宋寧宗封「顯衛」
- 嘉定十年1217年,宋寧宗封「靈惠助順顯衛英烈妃」
-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妃」
- 寶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 寶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
- 開慶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顯濟妃」
-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相對於女人足不出戸的清代漢文化,台灣媽祖得以借「迎媽祖」、「進香」、「遶境」之名四處串門子,自由逍遥,這跟男女平權、尊重女性的平埔文化大有關連。
當年跨黑水溝到台灣,因為過程艱苦,死亡率高,所以大多是男性來墾荒,女人是上不了船的。就算真的全家來了,女人可沒法足不出戶。另外遶境的習俗,在民間本來就有保平安驅邪煞的文化。也只是被吸收進去而已。
很多時候,在網路上寫文章時順便查一下吧。不然很容易造成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