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從小是個"破少年",是"容易破病的少年"。因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28小時,所以很容易生病。(咦?)
承諾了一些朋友要寫的幾篇暗黑文都沒力,今天趕了一篇文章出來,算是有了交代。

前陣子看到網路上有人在開自己的密法課程,教導人們將佛教密續的出世間法(解脫)變成事業法(世間福報)。廣推不迴向,只依咒力和觀想帶來名利財富。然後依照吸引力法則,宣稱消業除障等法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因為你要消業除障會先創造一個障礙,然後再去消除掉。

四月認為人在這世界上,當然會有慾望,而且會極力滿足慾望。說穿了,我們在進行儀式的時候,或多或少也都有想求的部分。求來求去也不外乎就是平安長壽、升官發財、婚姻美滿、障礙去除這幾大類。慾望沒有甚麼不好,而是你如何去滿足它,以及當無法滿足時會如何面對它。

如果純以現代一些念力和吸引力法則的觀點,來看古代流傳下來的密法或信仰,四月認為過於偏頗。

以佛教為例,有著業力的觀點。業(KARMA)就是因果律,簡單說就是給出去甚麼,就是回饋甚麼。如果你笑臉待人,別人也會回你微笑。同時,佛教並不只看今世的福德,而是以更大的角度來看。

佛教的迴向有好幾層含意:
1. 因為了解到生命輪迴的苦,因此我迴向為一切眾生,祈禱他們也能從這苦難中解脫。這是菩薩道的慈悲,一種大愛。
2. 因為了解到生命輪迴的苦,為了累積能夠解脫的福報,因此我為一切眾生祈禱解脫。這在業的層次上面為自己累積福德。
3. 為了證悟"無我",斷絕貪欲。貪圖功德也是一種貪婪,因此將所有的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當年禪宗始祖達摩說梁武帝齋僧建塔毫無功德,就是此理。

因此,在佛教普賢十大願中就有"普皆迴向",迴向本身就是一個修行的方式,而非修行結束後的祈禱。而單就個人福報的觀點,迴向可以種下善因良緣。所以四月無法理解這位網友為何會推廣不要迴向。

此外,近年來如秘密這一類的書籍都在講著如何心想事成,以及如何吸引所想要的事物,談論著正向思考。

但四月必須說吸引力法則只是法則之一,並不是宇宙法則的全部。

咒術工作的觀點
舉例來說,吸引力法則當中提到同性質者會互相吸引。但我們都知道磁鐵的同極限相斥,互相排擠。也就是說,除了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因此單只用吸引力來看待事物,不免也失之偏頗。

我們先拋掉宗教信仰中的看法,來到咒術工作(SPEEL WORK)的觀點。咒術工作不外乎就是顯化和放逐。顯化對應到佛教就是增法和懷法,放逐對應到息法和誅法。

顯化就是將我們所要的事物吸引或創造出來,像是財富或愛情等等。
放逐則是將我們生命中不要的事物令其離去或消失,像是仇敵或厄運等等。

該網友宣稱修了多年的息災法和除障法,卻仍是吃不飽餓不死。所以這類消業的咒語會造成運勢不順。但四月認為這只是這位網友沒搞不清楚狀況,用錯了方式,卻將責任推卸到咒語身上。

如果無法富有的原因是來自於健康不佳,連連的厄運,他人作梗,業力,甚至是自己習慣或心念所造成。使用放逐(息災法或除障法)讓這些不順消失或遠離,自然就會順利了。

但如果不是上述的原因,而是缺乏某些機會、條件、助力等等,則使用顯化(增益法或懷愛法)去將這些吸引或創造出來。漸漸的,這些就會開始出現在生活當中。

最後,瞭解自己是一件重要的事。去看見自己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甚麼,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很多人口口聲聲想要富有,但內心卻不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甚麼。

舉個例子來說,一位朋友曾找四月做財富相關的工作。在一個禮拜之後,他手邊的案子做不完,每天睡不到三個小時。這位朋友真的達到了目標,但是也發現自己根本承受不了。

朋友原本以為有了更多的金錢可以讓自己過得更輕鬆。但實際上,卻是相反。也因此,這位朋友開始重新思考和調整自己的生活。

在NLP當中,一個有效的面談包括了"生態平衡"。比方財富的增加,可能代表著工作壓力的增加,私人生活時間減少。仔細去檢視,各方面的影響是甚麼,並且如果對方內在對這一切都接受,才能夠真正有效的達到改變。

米爾頓.艾瑞克森提過一個無法站起來的案例,這位女士如癱瘓般每天躺在床上,但生理上並無任何的缺陷。艾瑞克森去拜訪他們時,看到丈夫和小孩盡心的照顧女士,並且不斷的給予安慰和支持。就說:"你認為他需要站起來嗎?你們把一切都做好了。"

但是如果你問那位女士:"你想站起來嗎?"
那位女士一定會告訴你:"是的!我想站起來。"

四月曾經有位女性朋友,她總是說自己很笨,希望我能幫她變得聰明點。但在四月的眼中看到的是:"我很笨!所以我做錯你們都不可以責怪我。"

你想要的,真的是你真的想要的嗎?好好想想,或許你會有不同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月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