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古典魔法師其實對於後現代魔法師其實是非常瞧不起的,因為後現代魔法師的系統混亂、盜用或重新詮釋其他傳統、實用主義等等。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後現代魔法積極將心理學與人類學納入,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魔法與儀式,其實未嘗也不是一件好事。說真的,到底誰才是真理是永遠無法證實的,透過了解不同系統與親身的體驗來理解,我個人是很認同的。

就像有些人認為神靈真實的存在,有些人則抱持著無神論的態度。有些人信仰一神教,有些人相信萬有靈論。如果你問我哪個才是正確的,我無法告訴你。我只能說:信仰、儀式與魔法,是一個人世界觀的展現。古代的人們因為資訊不流通,大多數的人抱持著共通的信仰、文化,身在同樣一個環境中,因此世界觀會是相似的。然而在現在的社會,各種傳統宗教與新興宗教充斥在身旁,甚至類似宗教與儀式卻又不屬於宗教信仰的類宗教團體也頗多,各個系統交雜的結果,反而讓人更加的困惑到底甚麼才是正確的。因此,重新去摸索出自己的理解,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系統,甚至開創出自己的系統,有其必要性。

在後現代魔法系統中,大約整理出幾個魔法產生運作的模型:
1.靈性模型:巫師呼喚他的靈性助手,並且將意圖交給靈性助手去完成工作
這是最容易理解的模式,不論派遣兵將、召喚天使或惡魔、向神靈或天使祈禱等等,都是屬於這個模型。是基於有個"靈"的存在,並且靈可以為巫師服務。

2.能量模型:能量工作者輸出能量(氣)達到特定的意圖
其實這對我們來說不難理解,除了東方有氣功的概念之外,新時代中也常提到能量。在西方起自十八世紀麥斯麥爾的磁力學說。

3.心理模型:魔法師利用符文來調節自身的潛意識來達到目標
有學過符印課程的朋友,大概都理解這個部分。符印是願望的抽象化,藉以繞開意識的守門員(批判機制),促使人達到目標。其實不只是符印,像是催眠與自我暗示,也可以歸類在其中。都是透過潛意識的力量,來促使目標的達成。

4.信息模型:魔法師將訊息輸入到環境或場域中來達成目標
這個部分其實是最難理解的,我喜歡用一個比喻來說,我們整個宇宙就像一台電腦,所有的東西都是由"資訊"編寫而成。因此我們可以透過編寫程式,來改變狀態。

不過就四月個人的看法,不管哪一個模型都有其疏漏或矛盾之處,也無法解釋所有的現象。模型永遠比現實世界單純,也只是用來詮釋現象的一個工具。透過上述四種模型的綜合使用,我們也將可以解釋一些新時代、能量療法、訊息療法,同時將其技術納入到自身系統裡。甚至,我們也可以解釋一些古典魔法的流變,像是為何異教的神靈可以被扭曲成基督教的惡魔。

在後現代魔法系統中很重視靈知狀態,認為這是魔法產生效用的關鍵。而所謂的靈知狀態,其實就是一種意識變動的狀態。產生靈知狀態的方式有三種:
1.抑制靈知-透過各種限制,例如斷食、緩慢的呼吸控制、專注冥想、剝奪睡眠...等等,逐漸的抑制一個人的思緒而產生意識的變動。
2.狂喜靈知-透過祈禱、舞蹈、過度換氣、肉體折磨(如鞭打或穿刺)、強烈的擊鼓聲、性高潮、致幻藥物...等,透過感官的過度負載來產生意識的變動。
以上兩種並不罕見,前者在於現代宗教修行體系很常見到,像是靜坐。後者在部落祭典這類薩滿式的信仰很常看到,例如紅頭小法與乩童就是。

3.冷漠的空白-這是較難解釋的部分,簡單來說是運用你分心毫不在意瞬間的意識變動,來達到所需的成果。當你很專注的在你的願望上,在某個片刻你遺忘了它,所以這個願望反而產生了所需的結果。簡單來說,你的意識心靈工作效率並不高,但當你遺忘了你的願望,它則進入了你的潛意識心靈,反而產生更好的效率。或許這和一些催眠的法則一樣,越努力越容易失敗。

當然,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越急迫、越想要的願望越難達成。反倒在你放棄那些,遺忘那些願望的時候,願望反而就實現了。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魔法師會提醒當儀式結束後,要放下你的願望回歸生活,等到下次要進行儀式的時候。當然,這也是我不太願意做復合類的儀式的因素,因為客戶往往太過於焦慮著盯著他們的願望。

總之,透過現代理論,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發想與實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月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